Page 181 - 2022 White Paper o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ina
P. 181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outh China
2.2 动物及相关产品
关键要点 背景
•2020年,中国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禽 目前,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约为6.1%,人口超过14
蛋产量3468万吨,均居世界第一。 亿,各行各业仍在经历重大变革,包括牲畜业。随着更多
人步入中产阶级,肉制品已成为中国家庭饮食和食品业
• 2020年,有超过20.1万吨的鸡爪出口至中国,创收 的重要组成部分。牲畜养殖和肉类消费在中国有着悠久
达4.6亿美元。 历史,然而,肉类并不一直是普通人民能够消费得到和
消费得起的。曾经是奢侈品的肉类,在当今时代已经是
•通过改善生物安全措施,并将产能转移到能够确 许多中国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Blazyte)。
保生物安全的大型养殖场,中国成功控制住了非洲猪瘟。
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但是这个过程充
•2021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牛肉进口国。 满了压力。随着收入提高,中国人对肉类的消费需求也
不断增长,而要大规模生产满足14亿人口的肉类需求,
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需要耗费大量土地和水资源。此外,中国的制造业奇迹
(中国创造粮食业奇迹的资金来源),已经基本将这些
新冠疫情给全球肉类生产带来了复杂的影响。新冠 资源破坏、消耗殆尽。即使中国疆域辽阔,也没有多少可
疫情对肉类生产、供应链和肉价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引发 用于农业发展的资源。1997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实施
了严重的全球经济社会危机。最初,生肉和肉制品价格上 了有计划地推进生态退耕的政策,耕地减少了6.2%。工
涨的原因是产量下降和恐慌性抢购引发的需求上涨。然 业化和城镇化扩张也导致耕地大量减少。中国人均耕地
而,随后,由于封锁措施和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肉类产量 面积只有0.09公顷,比全球平均值的一半还少,比经济
和需求均显著减少,肉价也随之下跌,从而导致肉类产量 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值的四分之一还少。
进一步减少。肉类生产、加工和供应链疲软,导致肉类和 中国的可耕地中,40%可耕地已因土壤侵蚀、盐碱化、土
肉产品价格再度走高。因此,贫困人口和中产阶级家庭的 壤酸化而退化,更有近20%可耕地遭到工业排放、废水、
肉类购买力削弱,引发粮食安全担忧。在中国,肉类生产 过量农化产品或矿产流失的污染(Philpott)。
厂的工人需要遵守隔离政策,导致肉类产量下降,从而造
成中国国内市场肉类供应链受挫、肉价上涨。一些超市对 过去三十年,中国牲畜业经历了巨大变革,对国内
牛肉、猪肉产品采取了限售措施。而且,许多餐厅也停止 和全球粮食生产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占用土地资源的
供应牛肉汉堡等产品(ljaz et al.)。 工业化牲畜养殖系统和单胃牲畜的兴起,使中国的牲畜
数量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三倍。需求增长、新品
新冠疫情还对农产品供应造成了巨大影响,主要危 种和新技术的兴起,以及政府在1980年至2010年期间提
及粮食需求和粮食安全。在中国,相对于其他农业领域 供的政策支持,也推动了牲畜业的变革。1980年至2021
(如蔬果粮食生产领域)而言,牲畜养殖户还面临饲料带 年,动物饲料进口量增长了49倍。2050年展望显示,牲畜
来的挑战,比如猪饲料。此外,疫情期间,牲畜业受到严格 业会出现更多变化,也会产生更大的影响(Bai et al)。
的监管,养殖户不得在市场上销售生猪。在南亚和非洲国
家,由于劳动力和种苗短缺,小麦和豆类未能实现丰收。 新《动物防疫法》
种苗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行业,中国是种苗供应大国,但
是种苗产品通常采用空运,而空运也受到了疫情的严重 中国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于2021年通
影响。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前所未有的保障级 过了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该法涉及所有人类养殖
别和防控机制,保障了粮食供应。2020年,中国电商企业 或捕获的牲畜和动物。该法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
通过线上渠道售出了88200吨食品,交易量达1980万笔。 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将动物疫病分为三类,并规
不过,中国已经逐渐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由疫情引发的诸 定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
多担忧渐渐消退(Abid and Jie)。 强制免疫。与2008年起生效的旧版相比,新修订的《动
181
2.2 动物及相关产品
关键要点 背景
•2020年,中国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禽 目前,中国经济年增长率约为6.1%,人口超过14
蛋产量3468万吨,均居世界第一。 亿,各行各业仍在经历重大变革,包括牲畜业。随着更多
人步入中产阶级,肉制品已成为中国家庭饮食和食品业
• 2020年,有超过20.1万吨的鸡爪出口至中国,创收 的重要组成部分。牲畜养殖和肉类消费在中国有着悠久
达4.6亿美元。 历史,然而,肉类并不一直是普通人民能够消费得到和
消费得起的。曾经是奢侈品的肉类,在当今时代已经是
•通过改善生物安全措施,并将产能转移到能够确 许多中国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Blazyte)。
保生物安全的大型养殖场,中国成功控制住了非洲猪瘟。
中国正在努力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但是这个过程充
•2021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牛肉进口国。 满了压力。随着收入提高,中国人对肉类的消费需求也
不断增长,而要大规模生产满足14亿人口的肉类需求,
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需要耗费大量土地和水资源。此外,中国的制造业奇迹
(中国创造粮食业奇迹的资金来源),已经基本将这些
新冠疫情给全球肉类生产带来了复杂的影响。新冠 资源破坏、消耗殆尽。即使中国疆域辽阔,也没有多少可
疫情对肉类生产、供应链和肉价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引发 用于农业发展的资源。1997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实施
了严重的全球经济社会危机。最初,生肉和肉制品价格上 了有计划地推进生态退耕的政策,耕地减少了6.2%。工
涨的原因是产量下降和恐慌性抢购引发的需求上涨。然 业化和城镇化扩张也导致耕地大量减少。中国人均耕地
而,随后,由于封锁措施和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肉类产量 面积只有0.09公顷,比全球平均值的一半还少,比经济
和需求均显著减少,肉价也随之下跌,从而导致肉类产量 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值的四分之一还少。
进一步减少。肉类生产、加工和供应链疲软,导致肉类和 中国的可耕地中,40%可耕地已因土壤侵蚀、盐碱化、土
肉产品价格再度走高。因此,贫困人口和中产阶级家庭的 壤酸化而退化,更有近20%可耕地遭到工业排放、废水、
肉类购买力削弱,引发粮食安全担忧。在中国,肉类生产 过量农化产品或矿产流失的污染(Philpott)。
厂的工人需要遵守隔离政策,导致肉类产量下降,从而造
成中国国内市场肉类供应链受挫、肉价上涨。一些超市对 过去三十年,中国牲畜业经历了巨大变革,对国内
牛肉、猪肉产品采取了限售措施。而且,许多餐厅也停止 和全球粮食生产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不占用土地资源的
供应牛肉汉堡等产品(ljaz et al.)。 工业化牲畜养殖系统和单胃牲畜的兴起,使中国的牲畜
数量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增长了三倍。需求增长、新品
新冠疫情还对农产品供应造成了巨大影响,主要危 种和新技术的兴起,以及政府在1980年至2010年期间提
及粮食需求和粮食安全。在中国,相对于其他农业领域 供的政策支持,也推动了牲畜业的变革。1980年至2021
(如蔬果粮食生产领域)而言,牲畜养殖户还面临饲料带 年,动物饲料进口量增长了49倍。2050年展望显示,牲畜
来的挑战,比如猪饲料。此外,疫情期间,牲畜业受到严格 业会出现更多变化,也会产生更大的影响(Bai et al)。
的监管,养殖户不得在市场上销售生猪。在南亚和非洲国
家,由于劳动力和种苗短缺,小麦和豆类未能实现丰收。 新《动物防疫法》
种苗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行业,中国是种苗供应大国,但
是种苗产品通常采用空运,而空运也受到了疫情的严重 中国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于2021年通
影响。中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前所未有的保障级 过了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该法涉及所有人类养殖
别和防控机制,保障了粮食供应。2020年,中国电商企业 或捕获的牲畜和动物。该法根据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
通过线上渠道售出了88200吨食品,交易量达1980万笔。 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将动物疫病分为三类,并规
不过,中国已经逐渐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由疫情引发的诸 定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动物疫病实施
多担忧渐渐消退(Abid and Jie)。 强制免疫。与2008年起生效的旧版相比,新修订的《动
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