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1 - 2022 White Paper o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ina
P. 351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outh China
2.12 餐饮服务业
关键要点 The Rug、果园西餐厅等餐厅在菜单上注明蔬菜和肉类的
来源。素食主义也日渐流行。据《南华早报》统计,中国素食
中国餐饮业日新月异,餐饮企业正努力适应变革。餐 市场规模2015-2020年间增长了超过17%。中国餐饮业新
饮业正在引入新技术。宅文化兴起,人们更爱在家做饭, 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不少餐饮企业都采用了电子菜
餐饮需求和习惯随之改变。随着人口持续增长,饮食口味 单、网上预订、手机点餐、线上支付等。并与“饿了么”、“外
逐渐变化且呈现西化趋势,餐饮服务提供商需要满足消 卖超人”等企业合作,为顾客提供在线下单外卖服务。“饿
费者新的需求。采取措施保护餐饮从业者免受疫情带来 了么”的用户主要为学生,“外卖超人”的用户则主要为办
的潜在威胁。中国颁布反食品浪费法;暴饮暴食、浪费食 公室白领。肯德基中国与技术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推出
物将被处以罚款。阿里巴巴整合社区团购业务,打造新品 了一款手机软件,客户可以使用该软件在抵达门店前预订
牌“淘菜菜”。“淘菜菜”将为社区团购消费者供应全国和 并完成付款。随后麦当劳在中国的部分门店也推出了线上
全球100多万种优质商品。虽然仍受一定限制,但餐饮业 点单付款服务,跟上新技术发展潮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
已强势复苏。 快,国民健康意识增强,成为了餐饮企业考量的两大重要
因素;国际游客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餐品创新。个性
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化餐品满足了不同口味、喜好和健康需求(如低脂/低卡餐
品)的消费者。2016年,麦当劳中国在全国推出150个“我
中国在第三波和第四波疫情期间采取了更严格的措 创我味来”概念店,它们均采用新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更加
施,包括规定每桌限制两名食客,这对中餐厅影响尤甚;餐 快捷的服务。在自助服务点,顾客可以自由选择喜爱的面
厅被要求晚上六点到早上五点期间歇业,丧失利润更高的 包类型、调料、肉饼数量和配料。然后由员工做好汉堡并送
晚餐业务,有一小段时间禁止堂食,仅允许外带。在华南和 到餐桌。为了吸引顾客,餐饮企业开始引入创新主题。中国
香港地区,到店堂食迎来了“报复性”恢复。疫情期间,餐饮 许多餐厅开始采用主题化的建筑风格、装修和食品,带给
企业和政府都在竭力保障从业者和顾客的安全。自2月份 顾客别致的餐饮体验(Lintott)。
第四波疫情结束以来,餐饮业已恢复稳定,并在持续回暖。
疫情期间,中国餐饮企业率先改善了经营流程。比如,香港 宅文化带动新的购物习惯
餐饮企业Black Sheep Restaurants发布了疫情防护手册。
很快在业界引起轰动,传遍全球各地,现已成为行业规范 据一份行业报告显示,随着“宅”经济的兴起,人们
做法。虽受严苛隔离规定的影响,但餐饮企业仍能够维持 更多地选择在家烹饪和零食消费,加上电商的迅速风靡,
经营。餐饮企业仍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同时对未来持乐 “宅”经济已成为调料、香肠、软饮等食品销量的重要推
观态度。消费者纷纷回归堂食,许多餐厅订满,一些餐饮企 动力。咨询公司凯度消费者指数(Kantar)发布的《2021年
业也开始扩大经营,满足堂食需要。有观点认为,到店堂食 亚洲市场品牌足迹》报告显示,去年三四线城市的市场
的增长得益于旅游出行受限和出行意愿降低。人们的旅游 渗透刺激了许多快速成长品牌的销量,许多品牌的“消
出行减少了,所以更愿意多花些钱在口腹之欲上(Jung)。 费者触及数”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消费者触及数”是
一项用于衡量购买某产品的家庭数量的指标。该报告显
背景 示,由 于 疫 情 期 间 人 们 更 多 地 在 家 用 餐,厨 邦 、海 天 等
领先调料品牌的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金锣、双汇肉肠
中国餐饮业日新月异。随着人口持续增长,饮食口味 产品作为便捷的高蛋白食品,也迎来了需求增长。根据
逐渐变化且呈现西化趋势,餐饮服务提供商需要满足消费 该报告,“宅家”还促进了零食消费不断增长,利好了碳
者新的需求,引入新技术。同时,受到全球健康饮食趋势的 酸饮料和零食品类,包括可口可乐、百事、乐事等品牌。
影响,中国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健康,所以更加注重菜肴 该 年 度 品 牌 足 迹 报 告 基 于 全 球 消 费 者 行 为 调 查,覆 盖
和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了消费者的健康 22900多个品牌,品类包括饮料、食品、乳制品、健康与
担忧,因而有机餐厅的人气日益高涨。中国餐饮业也推出 美 容 及 家 用 产 品 。根 据 该 报 告,去 年,本 土 品 牌 继 续 领
了以自种植无农药药材和蔬菜为特色的有机菜单。比如, 跑中国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榜单。其中,伊利和蒙牛两
大乳制品品牌位居榜单前二,方便面品牌巨头康师傅位
351
2.12 餐饮服务业
关键要点 The Rug、果园西餐厅等餐厅在菜单上注明蔬菜和肉类的
来源。素食主义也日渐流行。据《南华早报》统计,中国素食
中国餐饮业日新月异,餐饮企业正努力适应变革。餐 市场规模2015-2020年间增长了超过17%。中国餐饮业新
饮业正在引入新技术。宅文化兴起,人们更爱在家做饭, 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不少餐饮企业都采用了电子菜
餐饮需求和习惯随之改变。随着人口持续增长,饮食口味 单、网上预订、手机点餐、线上支付等。并与“饿了么”、“外
逐渐变化且呈现西化趋势,餐饮服务提供商需要满足消 卖超人”等企业合作,为顾客提供在线下单外卖服务。“饿
费者新的需求。采取措施保护餐饮从业者免受疫情带来 了么”的用户主要为学生,“外卖超人”的用户则主要为办
的潜在威胁。中国颁布反食品浪费法;暴饮暴食、浪费食 公室白领。肯德基中国与技术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推出
物将被处以罚款。阿里巴巴整合社区团购业务,打造新品 了一款手机软件,客户可以使用该软件在抵达门店前预订
牌“淘菜菜”。“淘菜菜”将为社区团购消费者供应全国和 并完成付款。随后麦当劳在中国的部分门店也推出了线上
全球100多万种优质商品。虽然仍受一定限制,但餐饮业 点单付款服务,跟上新技术发展潮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
已强势复苏。 快,国民健康意识增强,成为了餐饮企业考量的两大重要
因素;国际游客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餐品创新。个性
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 化餐品满足了不同口味、喜好和健康需求(如低脂/低卡餐
品)的消费者。2016年,麦当劳中国在全国推出150个“我
中国在第三波和第四波疫情期间采取了更严格的措 创我味来”概念店,它们均采用新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更加
施,包括规定每桌限制两名食客,这对中餐厅影响尤甚;餐 快捷的服务。在自助服务点,顾客可以自由选择喜爱的面
厅被要求晚上六点到早上五点期间歇业,丧失利润更高的 包类型、调料、肉饼数量和配料。然后由员工做好汉堡并送
晚餐业务,有一小段时间禁止堂食,仅允许外带。在华南和 到餐桌。为了吸引顾客,餐饮企业开始引入创新主题。中国
香港地区,到店堂食迎来了“报复性”恢复。疫情期间,餐饮 许多餐厅开始采用主题化的建筑风格、装修和食品,带给
企业和政府都在竭力保障从业者和顾客的安全。自2月份 顾客别致的餐饮体验(Lintott)。
第四波疫情结束以来,餐饮业已恢复稳定,并在持续回暖。
疫情期间,中国餐饮企业率先改善了经营流程。比如,香港 宅文化带动新的购物习惯
餐饮企业Black Sheep Restaurants发布了疫情防护手册。
很快在业界引起轰动,传遍全球各地,现已成为行业规范 据一份行业报告显示,随着“宅”经济的兴起,人们
做法。虽受严苛隔离规定的影响,但餐饮企业仍能够维持 更多地选择在家烹饪和零食消费,加上电商的迅速风靡,
经营。餐饮企业仍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同时对未来持乐 “宅”经济已成为调料、香肠、软饮等食品销量的重要推
观态度。消费者纷纷回归堂食,许多餐厅订满,一些餐饮企 动力。咨询公司凯度消费者指数(Kantar)发布的《2021年
业也开始扩大经营,满足堂食需要。有观点认为,到店堂食 亚洲市场品牌足迹》报告显示,去年三四线城市的市场
的增长得益于旅游出行受限和出行意愿降低。人们的旅游 渗透刺激了许多快速成长品牌的销量,许多品牌的“消
出行减少了,所以更愿意多花些钱在口腹之欲上(Jung)。 费者触及数”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消费者触及数”是
一项用于衡量购买某产品的家庭数量的指标。该报告显
背景 示,由 于 疫 情 期 间 人 们 更 多 地 在 家 用 餐,厨 邦 、海 天 等
领先调料品牌的销量迎来爆发式增长。金锣、双汇肉肠
中国餐饮业日新月异。随着人口持续增长,饮食口味 产品作为便捷的高蛋白食品,也迎来了需求增长。根据
逐渐变化且呈现西化趋势,餐饮服务提供商需要满足消费 该报告,“宅家”还促进了零食消费不断增长,利好了碳
者新的需求,引入新技术。同时,受到全球健康饮食趋势的 酸饮料和零食品类,包括可口可乐、百事、乐事等品牌。
影响,中国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健康,所以更加注重菜肴 该 年 度 品 牌 足 迹 报 告 基 于 全 球 消 费 者 行 为 调 查,覆 盖
和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了消费者的健康 22900多个品牌,品类包括饮料、食品、乳制品、健康与
担忧,因而有机餐厅的人气日益高涨。中国餐饮业也推出 美 容 及 家 用 产 品 。根 据 该 报 告,去 年,本 土 品 牌 继 续 领
了以自种植无农药药材和蔬菜为特色的有机菜单。比如, 跑中国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榜单。其中,伊利和蒙牛两
大乳制品品牌位居榜单前二,方便面品牌巨头康师傅位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