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7 - 2021 White Paper
P. 497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outh China
可坐到谈判桌边参与合作和竞争,提出既能够让全球消 监管限制(包括与中国企业合作时要遵守的种种严格要
费者享受产品和服务又能防止某一方获取不当主导的提 求),某些方面的政府决策以及与当地竞争对手的较量
案。这是整个体系存在的前提。消费者每天都在从中获 时,它们也会头疼不已。因此,在中国经营业务需要掌握
益,例如,在统一的国际标准下,用户的电脑能够连接到 大量的资源,会灵活变通,还要能够高瞻远瞩(PSN)。
美国和日本的无线网络,或高清多媒体界面(HDMI)线缆
能够接入任何品牌的电视。这就是制定这些标准的目标: 中国早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市场,但其体量仍
确保整个市场的互操作性,让消费者和企业能够在具有 只有全球最大市场美国的十分之一,且中国云计算支出
竞争力的价格条件下充分利用最新技术的优势。在日益 在国家IT总支出中的占比极小。说明中国云计算发展空
分化的全球大环境下,跨国公司长期以来一直鼓励包括 间巨大。中国云计算市场一直在快速增长。2019年全年,
中国公司在内的竞争对手在国际标准制定组织的谈判桌 国家云基础设施支出增长了63.7%,达107亿美元,占据
前提出自己的提案,这一点可能让人感到惊讶。这种对 了10.8%的全球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二大云市场。不过,
所有参与者一视同仁的做法背后的目的是,制定全球市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公共云市场,其2019年云支出就比
场准入门槛,让消费者免受技术孤岛带来的伤害。然而, 预计的1240亿美元高出了不止10倍,相比之下,中国的
当政策制定者留意到中国企业越来越积极地参与新兴技 支出简直微不足道。另外,据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
术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尤其是加入专门负责5G和电信 协会(NASSCOM)2019年的报告显示,中国的IT支出仅
的技术委员会时,他们开始担忧了。这也可以理解。来自 占国家GDP的1.4%,而云服务支出占IT总支出的比例只
一些大型中国企业的提案越来越多,似乎把工作小组的 有2.7%。再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云市场,其IT支出占
议程都淹没了。但是,决策制定者似乎错把数量当成了质 GDP的4.7%,其中的11.4%是用于公共云服务。这一对比
量,单纯的数量多并不意味着就能主导市场。技术标准的 表明中国的云市场潜力巨大。当前,中国的云市场还处于
制定工作是一个互相竞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主题 落后状态,比美国落后了至少四年。但是,2023年以后,中
专家一致同意通过的提案将得到采用,其余提案则被淘 国将快速追赶,有望将自身与美国的差距缩减至三年以下
汰。有些中国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进行了投资,也了解标 (LD Investments)。
准体系的工作原理,因此,他们当然也能提出优质的技术
提案。讽刺的是,中国政府的多项声明与美国政策制定者 后疫情时代,解封后的中国重新恢复经济增长势能,
对其的解读掩盖了双方对标准的根本性误解。国际标准 在政府的经济措施刺激下,出现更多的数字机遇,加速推
并非必须遵守的规则或法律,甚至称不上是规范。企业为 动正在进行的“云”迁移。事实证明,在本季度,随着新冠
其产品选择最适合的标准,而这种选择会随着技术的迅 疫情危机的升级,按需访问计算资源至关重要。许多企业
速发展而改变。有这样一种非常普遍的观点:中国政府会 采取远程办公模式,利用数据和各类应用,以维持运营,
诱使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师采用能够塑造有利于中国的技 而学生则借助协作平台继续学习。这证明了云服务日益
术格局的自愿性标准,并在每次技术变革中继续采取这 重要的地位,以及它在实现数字化转型中所发挥的核心
种做法。在自身所在领域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过程 作用。但是,由于工作场所关闭,一些复杂的大型咨询导
中,美国和跨国企业仍是强力竞争者和领头羊。但是,中 向型项目被迫中断,谈判和招标程序也受到了影响。不
国的竞争实力也不容小觑,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进步,这种 过,随着企业评估自身对危机的响应、优化未来的应急连
实力会在他们参与国际标准机构并成功制定标准的过程 续性计划以及开发新的流程和服务,新的云迁移和云原
中有所体现。成功的提案能为企业的产品吸引更多消费 生机会正在涌现。更多资金的经过政府主导的新基建经
者,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并在时刻变化的环境中保 济刺激措施流向了互联互通、医疗保健、教育、交通和城
持自身的竞争力。不过,单纯地起草更多的标准,并不能 市建设等领域,这也将推动云技术的应用顺利向2021年
塑造下一代技术。企业领导层需要确保对技术标准专家 过渡。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政府的刺激措施集中在
进行持续的投资。这些专家需要具备一套独特的技术专 5G、人工智能、云计算、电动汽车、物联网和机器人等领域
长技能,并且能够在庞大复杂的官僚机构中进行跨企业 的投资,目的是重整经济结构,以创新促发展。这些机会
工作。这需要频繁出差,还要坚持长期参与,才能充分了 将进一步加剧顶级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竞争,这些提供
解工作职责并产生影响力。对专家人才的投资效果不会 商随后制定了大型投资计划和技术发展目标,以提升其
立竿见影,但技术企业若想持续获得成功并维持领导力, 在这些领域的能力(Williams)。
这一点至关重要。
阿里巴巴在2020年9月季度的云业务增长速度已超
云计算 过了亚马逊和微软,这家中国技术巨头也再次表明,到
2021年三月,要让该项业务实现盈利。据阿里巴巴的报
在全球云计算行业,中国是个快速发展且非常重要 告,其9月季度的云计算业务创收达148.9亿人民币(约
的市场,同时也给美国云服务提供商带来了各种严峻挑 22.4亿美元)。这意味着同比增长60%,而且这是该公司自
战。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美国大型服务提供商,也面对各种 2019年12月季度以来最快的增长率。这一增长率超过了
同期亚马逊Web服务29%的营收同比增长和微软Azure业
497
可坐到谈判桌边参与合作和竞争,提出既能够让全球消 监管限制(包括与中国企业合作时要遵守的种种严格要
费者享受产品和服务又能防止某一方获取不当主导的提 求),某些方面的政府决策以及与当地竞争对手的较量
案。这是整个体系存在的前提。消费者每天都在从中获 时,它们也会头疼不已。因此,在中国经营业务需要掌握
益,例如,在统一的国际标准下,用户的电脑能够连接到 大量的资源,会灵活变通,还要能够高瞻远瞩(PSN)。
美国和日本的无线网络,或高清多媒体界面(HDMI)线缆
能够接入任何品牌的电视。这就是制定这些标准的目标: 中国早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云计算市场,但其体量仍
确保整个市场的互操作性,让消费者和企业能够在具有 只有全球最大市场美国的十分之一,且中国云计算支出
竞争力的价格条件下充分利用最新技术的优势。在日益 在国家IT总支出中的占比极小。说明中国云计算发展空
分化的全球大环境下,跨国公司长期以来一直鼓励包括 间巨大。中国云计算市场一直在快速增长。2019年全年,
中国公司在内的竞争对手在国际标准制定组织的谈判桌 国家云基础设施支出增长了63.7%,达107亿美元,占据
前提出自己的提案,这一点可能让人感到惊讶。这种对 了10.8%的全球市场份额,成为全球第二大云市场。不过,
所有参与者一视同仁的做法背后的目的是,制定全球市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公共云市场,其2019年云支出就比
场准入门槛,让消费者免受技术孤岛带来的伤害。然而, 预计的1240亿美元高出了不止10倍,相比之下,中国的
当政策制定者留意到中国企业越来越积极地参与新兴技 支出简直微不足道。另外,据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
术相关的标准制定工作,尤其是加入专门负责5G和电信 协会(NASSCOM)2019年的报告显示,中国的IT支出仅
的技术委员会时,他们开始担忧了。这也可以理解。来自 占国家GDP的1.4%,而云服务支出占IT总支出的比例只
一些大型中国企业的提案越来越多,似乎把工作小组的 有2.7%。再看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云市场,其IT支出占
议程都淹没了。但是,决策制定者似乎错把数量当成了质 GDP的4.7%,其中的11.4%是用于公共云服务。这一对比
量,单纯的数量多并不意味着就能主导市场。技术标准的 表明中国的云市场潜力巨大。当前,中国的云市场还处于
制定工作是一个互相竞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主题 落后状态,比美国落后了至少四年。但是,2023年以后,中
专家一致同意通过的提案将得到采用,其余提案则被淘 国将快速追赶,有望将自身与美国的差距缩减至三年以下
汰。有些中国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进行了投资,也了解标 (LD Investments)。
准体系的工作原理,因此,他们当然也能提出优质的技术
提案。讽刺的是,中国政府的多项声明与美国政策制定者 后疫情时代,解封后的中国重新恢复经济增长势能,
对其的解读掩盖了双方对标准的根本性误解。国际标准 在政府的经济措施刺激下,出现更多的数字机遇,加速推
并非必须遵守的规则或法律,甚至称不上是规范。企业为 动正在进行的“云”迁移。事实证明,在本季度,随着新冠
其产品选择最适合的标准,而这种选择会随着技术的迅 疫情危机的升级,按需访问计算资源至关重要。许多企业
速发展而改变。有这样一种非常普遍的观点:中国政府会 采取远程办公模式,利用数据和各类应用,以维持运营,
诱使世界上最好的工程师采用能够塑造有利于中国的技 而学生则借助协作平台继续学习。这证明了云服务日益
术格局的自愿性标准,并在每次技术变革中继续采取这 重要的地位,以及它在实现数字化转型中所发挥的核心
种做法。在自身所在领域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过程 作用。但是,由于工作场所关闭,一些复杂的大型咨询导
中,美国和跨国企业仍是强力竞争者和领头羊。但是,中 向型项目被迫中断,谈判和招标程序也受到了影响。不
国的竞争实力也不容小觑,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进步,这种 过,随着企业评估自身对危机的响应、优化未来的应急连
实力会在他们参与国际标准机构并成功制定标准的过程 续性计划以及开发新的流程和服务,新的云迁移和云原
中有所体现。成功的提案能为企业的产品吸引更多消费 生机会正在涌现。更多资金的经过政府主导的新基建经
者,从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并在时刻变化的环境中保 济刺激措施流向了互联互通、医疗保健、教育、交通和城
持自身的竞争力。不过,单纯地起草更多的标准,并不能 市建设等领域,这也将推动云技术的应用顺利向2021年
塑造下一代技术。企业领导层需要确保对技术标准专家 过渡。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政府的刺激措施集中在
进行持续的投资。这些专家需要具备一套独特的技术专 5G、人工智能、云计算、电动汽车、物联网和机器人等领域
长技能,并且能够在庞大复杂的官僚机构中进行跨企业 的投资,目的是重整经济结构,以创新促发展。这些机会
工作。这需要频繁出差,还要坚持长期参与,才能充分了 将进一步加剧顶级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竞争,这些提供
解工作职责并产生影响力。对专家人才的投资效果不会 商随后制定了大型投资计划和技术发展目标,以提升其
立竿见影,但技术企业若想持续获得成功并维持领导力, 在这些领域的能力(Williams)。
这一点至关重要。
阿里巴巴在2020年9月季度的云业务增长速度已超
云计算 过了亚马逊和微软,这家中国技术巨头也再次表明,到
2021年三月,要让该项业务实现盈利。据阿里巴巴的报
在全球云计算行业,中国是个快速发展且非常重要 告,其9月季度的云计算业务创收达148.9亿人民币(约
的市场,同时也给美国云服务提供商带来了各种严峻挑 22.4亿美元)。这意味着同比增长60%,而且这是该公司自
战。即便是经验丰富的美国大型服务提供商,也面对各种 2019年12月季度以来最快的增长率。这一增长率超过了
同期亚马逊Web服务29%的营收同比增长和微软Azure业
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