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2019 White Paper o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ina
P. 15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outh China
1.1 美中贸易
2017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规模约3750 家及地区长期存在的文化冲突、经济不平等和移民管控
亿美元,原因在于美国对华出口仅为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结果,而
1300亿美元,而进口却达5060亿美元。细分来看,美 2008年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及其他地区经济增长放缓
国从中国进口的电脑和配件、手机以及服装和鞋类分别 的事实更是加剧了上述问题。各国政府并未制定有效的
达770亿美元、700亿美元以及540亿美元,大多数产 国内政策来应对新时代下的社会和经济形势,而美国外
品为美国品牌。美国制造商将产品原材料运往中国以 交政策的频繁逆转则收效甚微(Haas,306)。以上
低成本组装,成品即被视为进口商品运回美国。2017 三位作者或浅或深地介绍了美国国会将贸易谈判权委托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用飞机、大豆以及汽车分别达 给总统的悠久历史以及美国总统外交事务行政权扩大的
160亿美元、120亿美元以及100亿美元。相比其他国 过程。鉴于当前的美中贸易冲突,我们不应低估了了解
家,中国能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各类消费品。大多数经济 美国总统贸易谈判权及外交行政权发展过程的重要性,
学家一致同意,中国产品的价格之所以具有竞争力,原 原因在于现任美国总统愈加依赖扩大后的贸易谈判权
因有二:一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半固定;二是大多数中 及外交事务权。美国总统以国家安全为由采取贸易行
国公民生活水平较低,因此人均工资水平也较低。若美 动——此举在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Malawer)。
国继续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消费者最终将不得不为
“美国制造”产品支付高得多的价格,同时贸易逆差改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均值达340亿美
变的可能性相当小。到最后,大多数美国人宁愿尽可能 元;从本世纪初开始,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在上述基础上
少购入电脑、电子产品和服装,即使这意味着其他同胞 大幅扩大。一些经济学家将此称为“中国冲击”,并将
的失业。 其归因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出口制造业出人意料的快
速增长。其时,中国政府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了
背景 补贴生产、加速工业化进程以及促进出口等政策。在该
过程中,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绰号。2001年,中
2017年,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埃尔文 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不久,中国的出口也开始呈
(Douglas Irwin)在其《商业冲突:美国贸易政策历 现加速增长趋势(Autor,et al)。以上因素意味着越
史》一书中提出三大合理观点。首先,美国实施贸易 来越多的中国电子产品、服装及其他商品流入美国,解
政策的主要目的一般有三:提高国家收入、施加关税限 释了中国对美贸易逆差的贡献作用以及逆差集中在制造
制以及实现互惠互利。美国历史上首次征收关税是为了 业的原因。1970年,美国制造业就业率为26%;2016
提高国家收入。后来,美国通过关税限制进口以帮扶国 年,该比例下降至8.5%。一些人认为中国的竞争加剧了
内产业,继而转向互惠互利政策并将其作为现代贸易体 美国制造业就业率的下降。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主要
系的基础。全球贸易关系就此成型——如世界贸易组织 将其归结于自动化生产、生产率提高以及消费者需求从
和关贸总协定。其次,关税政策一直以来是制造商与消 商品转向服务等因素(McBride,The US Trade)。
费者各方经济利益冲突的结果。第三,贸易和关税政策
变化是美国内战和大萧条导致的直接结果。埃尔文的观 支持贸易限制的民粹主义者早已有之。事实上,
点为特朗普政府采取具有转折意义的贸易政策留下了可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沃尔特·蒙代尔(Walter
能性(Irwin,687)。在《美利坚之魂:为我们的良 Mondale)在1984年曾说过:“我们不应屈服于日本
善天使而战》一书中,美国总统传记作家乔恩·米查姆 产品,而必须打造美国品牌,扭转贸易逆差局势,让美
(Jon Meacham)追溯了美国历史——从奴隶制到麦 国再次引领国际贸易发展,提高国家就业率。”上世纪
卡锡主义——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米查姆著写此书的 80年代,美国与当时崛起的亚洲强国日本之间的贸易
前提是:虽然美利坚曾见证过不幸,但她从未停止与困 对峙不断升级。事实上,与80年代美日贸易战的唇枪
难作斗争,也从未忘记从历史中溯及既往。尽管整体而 舌战相比,美中当前的贸易对峙似乎更显温和有礼。跟
言,美国一直致力于变得更加强大,但以史为鉴对调整 今天一样,80年代的美日两国也对商业间谍活动忧心
国家政策具有关键意义(Meacham,439)。在《失 忡忡。80年代末,日本在公共舆论中取代苏联成为美
序的世界:美国对外政策与旧秩序危机》一书中,作者 国的头号威胁。十几年来,美日贸易争端一直由头脑冷
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ss)认为,美国和其他国 静的专业谈判代表处理,对全球金融市场几乎没有什么
15
1.1 美中贸易
2017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规模约3750 家及地区长期存在的文化冲突、经济不平等和移民管控
亿美元,原因在于美国对华出口仅为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全球化和科技迅速发展的结果,而
1300亿美元,而进口却达5060亿美元。细分来看,美 2008年经济大萧条以来美国及其他地区经济增长放缓
国从中国进口的电脑和配件、手机以及服装和鞋类分别 的事实更是加剧了上述问题。各国政府并未制定有效的
达770亿美元、700亿美元以及540亿美元,大多数产 国内政策来应对新时代下的社会和经济形势,而美国外
品为美国品牌。美国制造商将产品原材料运往中国以 交政策的频繁逆转则收效甚微(Haas,306)。以上
低成本组装,成品即被视为进口商品运回美国。2017 三位作者或浅或深地介绍了美国国会将贸易谈判权委托
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用飞机、大豆以及汽车分别达 给总统的悠久历史以及美国总统外交事务行政权扩大的
160亿美元、120亿美元以及100亿美元。相比其他国 过程。鉴于当前的美中贸易冲突,我们不应低估了了解
家,中国能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各类消费品。大多数经济 美国总统贸易谈判权及外交行政权发展过程的重要性,
学家一致同意,中国产品的价格之所以具有竞争力,原 原因在于现任美国总统愈加依赖扩大后的贸易谈判权
因有二:一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半固定;二是大多数中 及外交事务权。美国总统以国家安全为由采取贸易行
国公民生活水平较低,因此人均工资水平也较低。若美 动——此举在美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Malawer)。
国继续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消费者最终将不得不为
“美国制造”产品支付高得多的价格,同时贸易逆差改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均值达340亿美
变的可能性相当小。到最后,大多数美国人宁愿尽可能 元;从本世纪初开始,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在上述基础上
少购入电脑、电子产品和服装,即使这意味着其他同胞 大幅扩大。一些经济学家将此称为“中国冲击”,并将
的失业。 其归因于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出口制造业出人意料的快
速增长。其时,中国政府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施了
背景 补贴生产、加速工业化进程以及促进出口等政策。在该
过程中,中国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绰号。2001年,中
2017年,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埃尔文 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不久,中国的出口也开始呈
(Douglas Irwin)在其《商业冲突:美国贸易政策历 现加速增长趋势(Autor,et al)。以上因素意味着越
史》一书中提出三大合理观点。首先,美国实施贸易 来越多的中国电子产品、服装及其他商品流入美国,解
政策的主要目的一般有三:提高国家收入、施加关税限 释了中国对美贸易逆差的贡献作用以及逆差集中在制造
制以及实现互惠互利。美国历史上首次征收关税是为了 业的原因。1970年,美国制造业就业率为26%;2016
提高国家收入。后来,美国通过关税限制进口以帮扶国 年,该比例下降至8.5%。一些人认为中国的竞争加剧了
内产业,继而转向互惠互利政策并将其作为现代贸易体 美国制造业就业率的下降。然而,大多数经济学家主要
系的基础。全球贸易关系就此成型——如世界贸易组织 将其归结于自动化生产、生产率提高以及消费者需求从
和关贸总协定。其次,关税政策一直以来是制造商与消 商品转向服务等因素(McBride,The US Trade)。
费者各方经济利益冲突的结果。第三,贸易和关税政策
变化是美国内战和大萧条导致的直接结果。埃尔文的观 支持贸易限制的民粹主义者早已有之。事实上,
点为特朗普政府采取具有转折意义的贸易政策留下了可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沃尔特·蒙代尔(Walter
能性(Irwin,687)。在《美利坚之魂:为我们的良 Mondale)在1984年曾说过:“我们不应屈服于日本
善天使而战》一书中,美国总统传记作家乔恩·米查姆 产品,而必须打造美国品牌,扭转贸易逆差局势,让美
(Jon Meacham)追溯了美国历史——从奴隶制到麦 国再次引领国际贸易发展,提高国家就业率。”上世纪
卡锡主义——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米查姆著写此书的 80年代,美国与当时崛起的亚洲强国日本之间的贸易
前提是:虽然美利坚曾见证过不幸,但她从未停止与困 对峙不断升级。事实上,与80年代美日贸易战的唇枪
难作斗争,也从未忘记从历史中溯及既往。尽管整体而 舌战相比,美中当前的贸易对峙似乎更显温和有礼。跟
言,美国一直致力于变得更加强大,但以史为鉴对调整 今天一样,80年代的美日两国也对商业间谍活动忧心
国家政策具有关键意义(Meacham,439)。在《失 忡忡。80年代末,日本在公共舆论中取代苏联成为美
序的世界:美国对外政策与旧秩序危机》一书中,作者 国的头号威胁。十几年来,美日贸易争端一直由头脑冷
理查德·哈斯(Richard Hass)认为,美国和其他国 静的专业谈判代表处理,对全球金融市场几乎没有什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