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1 - 2020 White Paper o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ina
P. 381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outh China
2.16 金融业
关键要点 金融行业开放
2020年,将取消外资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 2017年底,中国承诺会允许更多外资金融公司进入
基 金 管 理 公 司 中 的 持 股 比 例 限 制 。鼓 励 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后中美贸易战爆发,许多人
外国投资者设立理财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和养老金管理 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因此放弃这一承诺。但习近平总书
公司。 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正在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
2018年4月,中国监管机构开始允许海外公司申请持有
若外资企业想要真正利用中国在保险等金融业的细 证券公司及共同基金管理公司的多数股权,并承诺三年
分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政策,可能尚需数年时间。 内出台政策允许海外公司全面控股。同年5月公布了允许
外国公司有权控股保险公司的草案,8月取消了外资对
中国政府一直试图在不鼓励道德风险和不计后果支 银行和坏账管理公司的持股上限(之前外资单一持股不
出的前提下努力支持经济发展,但这一平衡性行动如今 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中国金融市场市值超
日趋艰难。尽管当局至今仍然不愿救助陷入困境的贷款 过40万亿美元,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来说,能分到一杯羹
人及加大刺激力度,但随着违约率上升和中国经济增长 都意味着会获得可观的利润。据彭博经济估计,除非经济
放缓局势加剧,维持这一立场所需成本也在增加。 严重放缓或经济发展路线改变,否则到2030年,外资银
行及外资证券公司在中国每年的利润可能达到320亿美
背景 元。但许多外资金融机构仍持观望态度,市场准入被取消
的担忧因为贸易战而一直存在,很多人对此前外资占少
近二十年来,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等行业的 数股权的合资企业在中国的失败仍然记忆犹新。中国领
外资金融机构都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尽管外资在中国一 导人长期以来一直表示,对外开放是提升国内产业质量
直受到限制,但在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金融业开 和产业水平、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吸引外资的必要条件。
放的重要性日益增长。有足够证据表明,财政限制是影响 外国企业可以帮助提高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同时不挑
投资能力和投资效率的关键因素,并会进一步影响企业 战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目前,中国正在制定自己的步伐
发展,这一点对于中国等快速发展的国家尤为重要。但目 (Bloomberg, How ' s China' s Opening)。
前,资本市场依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信息不对称和代理
问题是影响金融资源企业配置的最重要因素。针对中国 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
金融业开放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业开 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即“11
放能有效缓解金融约束,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研究进一步 条举措”)。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一直较为敏感,外资受
得出结论,即金融开放消除了所有制歧视,提高了融资效 到限制。但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外资相关政策开始放松。
率,移除了对私企及盈利企业的金融约束。金融业开放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取消了对中资银行的
主要通过抵押渠道及信息不对称影响金融约束。上述结 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
论包含需要认真对待的政策含义。中国应更加积极地推 比例限制,并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
动金融业开放,放宽对国内企业的金融约束,改善金融资 公司的外资股比放宽至51%,承诺2021年取消金融领域
源配置,提高金融市场效率。金融自由化必然符合中国最 所有外资股比限制。2019年发布的11条举措中将将原定
大利益,应成为一项长期战略目标,而投资环境则是实现 于2021年取消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寿险外资股比限制
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中国应大力改善整体投资环境,确 提前到2020年,比之前设立的最后期限加速了一年。同
保近期增速金融业开放顺利进行。但是,消除外资金融机 时,解除对外资评级机构和承销牌照的限制。允许外资机
构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并不能等同于跨境资本的自由流 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
动。虽然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可能让资本进入经济体变得 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外资银行有资格
更为方便,但对于国家而言,是否完全取消资本管制应是 申请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并成为境内
需要考虑多方因素才能做出的判断(Zhang et al.)。 债券主承销商。“11条举措”中还提到要进一步便利境外
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可预计中国将采取详
细措施实现之一举措。保险业和保险资产管理业准入范
381
2.16 金融业
关键要点 金融行业开放
2020年,将取消外资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 2017年底,中国承诺会允许更多外资金融公司进入
基 金 管 理 公 司 中 的 持 股 比 例 限 制 。鼓 励 这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后中美贸易战爆发,许多人
外国投资者设立理财公司、货币经纪公司和养老金管理 担心中国政府可能会因此放弃这一承诺。但习近平总书
公司。 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正在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
2018年4月,中国监管机构开始允许海外公司申请持有
若外资企业想要真正利用中国在保险等金融业的细 证券公司及共同基金管理公司的多数股权,并承诺三年
分领域的进一步开放政策,可能尚需数年时间。 内出台政策允许海外公司全面控股。同年5月公布了允许
外国公司有权控股保险公司的草案,8月取消了外资对
中国政府一直试图在不鼓励道德风险和不计后果支 银行和坏账管理公司的持股上限(之前外资单一持股不
出的前提下努力支持经济发展,但这一平衡性行动如今 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中国金融市场市值超
日趋艰难。尽管当局至今仍然不愿救助陷入困境的贷款 过40万亿美元,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来说,能分到一杯羹
人及加大刺激力度,但随着违约率上升和中国经济增长 都意味着会获得可观的利润。据彭博经济估计,除非经济
放缓局势加剧,维持这一立场所需成本也在增加。 严重放缓或经济发展路线改变,否则到2030年,外资银
行及外资证券公司在中国每年的利润可能达到320亿美
背景 元。但许多外资金融机构仍持观望态度,市场准入被取消
的担忧因为贸易战而一直存在,很多人对此前外资占少
近二十年来,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等行业的 数股权的合资企业在中国的失败仍然记忆犹新。中国领
外资金融机构都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尽管外资在中国一 导人长期以来一直表示,对外开放是提升国内产业质量
直受到限制,但在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金融业开 和产业水平、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和吸引外资的必要条件。
放的重要性日益增长。有足够证据表明,财政限制是影响 外国企业可以帮助提高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同时不挑
投资能力和投资效率的关键因素,并会进一步影响企业 战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目前,中国正在制定自己的步伐
发展,这一点对于中国等快速发展的国家尤为重要。但目 (Bloomberg, How ' s China' s Opening)。
前,资本市场依旧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信息不对称和代理
问题是影响金融资源企业配置的最重要因素。针对中国 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
金融业开放对中国企业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金融业开 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即“11
放能有效缓解金融约束,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研究进一步 条举措”)。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业一直较为敏感,外资受
得出结论,即金融开放消除了所有制歧视,提高了融资效 到限制。但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外资相关政策开始放松。
率,移除了对私企及盈利企业的金融约束。金融业开放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取消了对中资银行的
主要通过抵押渠道及信息不对称影响金融约束。上述结 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
论包含需要认真对待的政策含义。中国应更加积极地推 比例限制,并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
动金融业开放,放宽对国内企业的金融约束,改善金融资 公司的外资股比放宽至51%,承诺2021年取消金融领域
源配置,提高金融市场效率。金融自由化必然符合中国最 所有外资股比限制。2019年发布的11条举措中将将原定
大利益,应成为一项长期战略目标,而投资环境则是实现 于2021年取消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寿险外资股比限制
这一目标的重要因素。中国应大力改善整体投资环境,确 提前到2020年,比之前设立的最后期限加速了一年。同
保近期增速金融业开放顺利进行。但是,消除外资金融机 时,解除对外资评级机构和承销牌照的限制。允许外资机
构进入中国市场的壁垒并不能等同于跨境资本的自由流 构在华开展信用评级业务时,可以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和
动。虽然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可能让资本进入经济体变得 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所有种类债券评级。外资银行有资格
更为方便,但对于国家而言,是否完全取消资本管制应是 申请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并成为境内
需要考虑多方因素才能做出的判断(Zhang et al.)。 债券主承销商。“11条举措”中还提到要进一步便利境外
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可预计中国将采取详
细措施实现之一举措。保险业和保险资产管理业准入范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