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1 - 2020 White Paper o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ina
P. 351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outh China
对高科技进口医疗器械不断增长的需求——以治疗慢性 更加方便。对首次使用该公司信息系统的医院患者而言,
病和年龄相关疾病。此外,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将健康 如果他们决定不在医院购买药物,那么可以授权将处方
和创新列为优先事项,这将改善外国医疗设备制造商的 信息转移至选定药房,并自取药物或要求送货上门。对于
发展前景(MtC)。 接受复诊的患者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医院的微信账户或
易复诊应用与医生在线咨询,也可以简单地要求获得更
2016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价值188亿美元,预计 新处方。一旦医生开具药方,病人可以从自己选择的药房
将保持适度增长,到2020年将超过250亿美元。中国医 取药——只要药房与易复诊平台相连,且药物供应量充足
疗 器 械 市 场 的 发 展,离 不 开 消 费 者 对 高 科 技 进 口 医 疗 (Xinhua,Smart Tech)。
器 械 不 断 增 长 的 需 求 —— 以 治 疗 慢 性 病 和 年 龄 相 关 疾
病。此外,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将健康和创新列为优先 “4+7”:中国新发布的带量采购政策
事项,这将改善外国医疗设备制造商的发展前景。中国
医疗器械制造商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它们以提 2018年11月,中国引进了最新的“4+7”城市药品采
供低科技含量的中档产品著称。中国的医院和医疗服务 购试点项目,并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该试点只针对知
提供商偏向于进口设备,尤其是在采购科技含量高的创 名产品以及通过通用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首次试
新型设备时。中国老龄化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中国政府 点共涉及25类药物。该试点活动在北京、上海、重庆、天
推动提高医疗质量的举措,也提升了市场对国外制造高 津四个主要城市以及其他七个城市展开,因这些城市约
端医疗器械的巨大需求。尽管如此,中国不稳定的监管 占中国药品销售总量的30%。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医疗
体系也给外国制造商构成了重大挑战。中国法规变化迅 卫生当局将开始集中采购药品,而采购依据则是某些地
速,外国制造商必须遵守模棱两可的要求才能进入中国 区公共医疗机构要求的药量。退一步说,首轮战斗是残酷
市场。要想成功打入中国市场,外国公司甚至可能需要 的。对于三个或以上投标人的药品,当局将自动选择最低
设立一个代表处和专属贸易公司。因此,对于投资资金 投标价。
有限的小型或初创公司而言,中国可能是遥不可及的。
尽管存在这些障碍,中国仍是公认的全球发展前景最好 尽管笔者在撰写本文时,完整的采购结果尚未公布,
的医疗器械市场之一(Emergo)。 但迄今为止公布的药品价格降幅大于预期,这也解释了
为什么某些受影响的公司受到的打击尤其沉重。在新成
医药产业 立的国家医疗保障局的领导下,政府出台了新的采购流
程,以便在老龄化社会中将药品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在
中国的医院,尤其是大城市那些有良好声誉的医院, 结合了强制临床试验后,该措施成为了中国政府提高药
总是人满为患;病人长途跋涉,只为咨询医生几分钟,就 品质量努力的一部分(Ng)。
得等上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夜。许多病人来医院诊疗并非
因为急需医疗护理,而是希望针对慢性病复诊或开药。这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生物制药公司,赢得如此大
是因为中国医生能够开具的药量十分有限:通常,三级 规模的采购投标将它们置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这意味着
医院最多只能开两周的药量,社区医院最多只能开一个 一个相当规模的、有保障的市场,同时可省去大量营销工
月的药量,而未持有处方的病人则不得购买处方药。由于 作;但另一方面,大幅降价可能会使利润面临风险。在新
互联网和智能医院技术,当前状况正在改变,病人能够 的采购计划出台之际,中国正推动扩大仿制药的应用范
更方便快捷地购买所需药物。易复诊——中国医药公司 围,以降低整体医疗支出,并留出空间以便在国家药品报
百洋医药集团旗下的企业——长期以来与地方政府和医 销体系中采用创新药物。对大型制药公司而言,这可能意
院合作,建立在线处方转让和共享系统,将患者药品购买 味着一条崎岖的道路;得益于某些传统药物,这些公司在
地点从医院转移到线下药店,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易复诊 中国实现了快速增长。长期以来,外国制药公司的原创药
已设计出两种信息系统产品——一种针对地方政府,另 物在中国是公认的更优质药物,且并未与当地仿制药形
一种则针对医院。地方政府系统整合了医疗机构的实时 成直接竞争。但随着中国政府推进一项评估国产仿制药
处方信息、医疗保险开票信息以及地区药品销售信息。地 与原药生物等效性的运动,这些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方政府系统整合了医疗机构的实时处方信息、医疗保险 (Liu, Big Pharma's)。
开票信息以及地区药品销售信息。一旦获得药师的验证
和批准,处方信息就可以在不同医疗机构间转移,或者
从医疗机构转移至获批药房、药品快递服务机构和在线 过去,由于人口老龄化,国内企业希望从政府对医
销售终端——只要患者通过短信验证码进行授权。医院系 疗保健的更多投资中受益;但现在,这些医疗保健股将受
统的设计目的旨在连接至医院当前信息系统,允许处方 到政策的进一步打击并经历更大调整。该方案将重塑医
信息在获得患者许可后转移至获批药房。通过该公司平 疗保健产业,迫使数千家小型仿制药制造商在享受数十
台,患者能够以合法、安全的方式从药店购买药物,而且 年过高利润率后进行精简和整合。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
中得以生存,减少对专利过期仿制药的依赖,许多公司都
351
对高科技进口医疗器械不断增长的需求——以治疗慢性 更加方便。对首次使用该公司信息系统的医院患者而言,
病和年龄相关疾病。此外,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将健康 如果他们决定不在医院购买药物,那么可以授权将处方
和创新列为优先事项,这将改善外国医疗设备制造商的 信息转移至选定药房,并自取药物或要求送货上门。对于
发展前景(MtC)。 接受复诊的患者而言,他们可以通过医院的微信账户或
易复诊应用与医生在线咨询,也可以简单地要求获得更
2016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价值188亿美元,预计 新处方。一旦医生开具药方,病人可以从自己选择的药房
将保持适度增长,到2020年将超过250亿美元。中国医 取药——只要药房与易复诊平台相连,且药物供应量充足
疗 器 械 市 场 的 发 展,离 不 开 消 费 者 对 高 科 技 进 口 医 疗 (Xinhua,Smart Tech)。
器 械 不 断 增 长 的 需 求 —— 以 治 疗 慢 性 病 和 年 龄 相 关 疾
病。此外,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将健康和创新列为优先 “4+7”:中国新发布的带量采购政策
事项,这将改善外国医疗设备制造商的发展前景。中国
医疗器械制造商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它们以提 2018年11月,中国引进了最新的“4+7”城市药品采
供低科技含量的中档产品著称。中国的医院和医疗服务 购试点项目,并于2019年3月正式启动。该试点只针对知
提供商偏向于进口设备,尤其是在采购科技含量高的创 名产品以及通过通用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首次试
新型设备时。中国老龄化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中国政府 点共涉及25类药物。该试点活动在北京、上海、重庆、天
推动提高医疗质量的举措,也提升了市场对国外制造高 津四个主要城市以及其他七个城市展开,因这些城市约
端医疗器械的巨大需求。尽管如此,中国不稳定的监管 占中国药品销售总量的30%。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医疗
体系也给外国制造商构成了重大挑战。中国法规变化迅 卫生当局将开始集中采购药品,而采购依据则是某些地
速,外国制造商必须遵守模棱两可的要求才能进入中国 区公共医疗机构要求的药量。退一步说,首轮战斗是残酷
市场。要想成功打入中国市场,外国公司甚至可能需要 的。对于三个或以上投标人的药品,当局将自动选择最低
设立一个代表处和专属贸易公司。因此,对于投资资金 投标价。
有限的小型或初创公司而言,中国可能是遥不可及的。
尽管存在这些障碍,中国仍是公认的全球发展前景最好 尽管笔者在撰写本文时,完整的采购结果尚未公布,
的医疗器械市场之一(Emergo)。 但迄今为止公布的药品价格降幅大于预期,这也解释了
为什么某些受影响的公司受到的打击尤其沉重。在新成
医药产业 立的国家医疗保障局的领导下,政府出台了新的采购流
程,以便在老龄化社会中将药品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在
中国的医院,尤其是大城市那些有良好声誉的医院, 结合了强制临床试验后,该措施成为了中国政府提高药
总是人满为患;病人长途跋涉,只为咨询医生几分钟,就 品质量努力的一部分(Ng)。
得等上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夜。许多病人来医院诊疗并非
因为急需医疗护理,而是希望针对慢性病复诊或开药。这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生物制药公司,赢得如此大
是因为中国医生能够开具的药量十分有限:通常,三级 规模的采购投标将它们置于两难境地。一方面,这意味着
医院最多只能开两周的药量,社区医院最多只能开一个 一个相当规模的、有保障的市场,同时可省去大量营销工
月的药量,而未持有处方的病人则不得购买处方药。由于 作;但另一方面,大幅降价可能会使利润面临风险。在新
互联网和智能医院技术,当前状况正在改变,病人能够 的采购计划出台之际,中国正推动扩大仿制药的应用范
更方便快捷地购买所需药物。易复诊——中国医药公司 围,以降低整体医疗支出,并留出空间以便在国家药品报
百洋医药集团旗下的企业——长期以来与地方政府和医 销体系中采用创新药物。对大型制药公司而言,这可能意
院合作,建立在线处方转让和共享系统,将患者药品购买 味着一条崎岖的道路;得益于某些传统药物,这些公司在
地点从医院转移到线下药店,从而解决这些问题。易复诊 中国实现了快速增长。长期以来,外国制药公司的原创药
已设计出两种信息系统产品——一种针对地方政府,另 物在中国是公认的更优质药物,且并未与当地仿制药形
一种则针对医院。地方政府系统整合了医疗机构的实时 成直接竞争。但随着中国政府推进一项评估国产仿制药
处方信息、医疗保险开票信息以及地区药品销售信息。地 与原药生物等效性的运动,这些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方政府系统整合了医疗机构的实时处方信息、医疗保险 (Liu, Big Pharma's)。
开票信息以及地区药品销售信息。一旦获得药师的验证
和批准,处方信息就可以在不同医疗机构间转移,或者
从医疗机构转移至获批药房、药品快递服务机构和在线 过去,由于人口老龄化,国内企业希望从政府对医
销售终端——只要患者通过短信验证码进行授权。医院系 疗保健的更多投资中受益;但现在,这些医疗保健股将受
统的设计目的旨在连接至医院当前信息系统,允许处方 到政策的进一步打击并经历更大调整。该方案将重塑医
信息在获得患者许可后转移至获批药房。通过该公司平 疗保健产业,迫使数千家小型仿制药制造商在享受数十
台,患者能够以合法、安全的方式从药店购买药物,而且 年过高利润率后进行精简和整合。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
中得以生存,减少对专利过期仿制药的依赖,许多公司都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