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3 - 2020 White Paper o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in China
P. 233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outh China

需要负碳技术,包括可实际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能
源。尽管大多数气候研究人员和活动人士都认为,《巴黎气
候协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负碳解决方案;但迄今为止,公
众一致同意大多数解决方案近期内无法实施,对中国这种
煤炭依赖型大国而言更是如此。然而,某项研究可能已经找
到了负碳解决方案的实施方法。中国已进入测试阶段。

哈佛大学约翰·保尔森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和哈佛
中国能源经济环境项目的研究人员联合清华大学以及中
国、澳大利亚和美国其他机构人员,分析了中国负碳发电
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研究人员针对负碳发电最
常讨论的策略之一是生物质(生物质是指可再生、可持续、
可作为燃料来源的生物材料或有机材料)转化为能源以及
废弃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储存过程。此过程被称为BECCS,
即生物能源与碳捕获和储存。然而问题在于,在大多数应
用中,BECCS的效率不是很高,需要大量土地种植所需植
物,才能为地球提供能源;这可能会导致全球粮食和水资
源短缺。而煤炭则提供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来源。如果
你将生物燃料与煤混合并使混合物气化,便可在混合过程
中研制出一种纯氢源。通过模拟生物燃料与煤炭的不同比
例,研究人员发现,只要混合燃料中的生物质占比至少为
35%且废弃碳被捕获,所产生的电力实际上会降低大气中
的二氧化碳水平。研究人员发现,在该比例下,电力的平均
成本将不超过每千瓦时9.2美分。每吨52美元的碳价将使
该系统与中国现有的燃煤电厂在成本上一争高下。该战略
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将作物残茬——农田开垦后的植
物残茬——作为生物燃料。收集这些残茬并将其用作生物
燃料,不仅能降低二氧化碳水平,还能显著改善中国的空
气质量。气化过程还可以提升从废水中分离空气污染物的
容易度。研究人员承认,开发系统收集生物质并将其输送
到发电厂需要时间,但同时辩称,该系统不需要一次性建
成。首先,少量的生物燃料可用于减少净正碳排放。然后,
该系统可能会向碳中和的方向发展,最终成为碳负系统”
(Science X)。

中国愿意进行尝试。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第
一季度,中国生物质发电2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
一季度新增生物质装机容量97万千瓦,装机容量总计达
1878万千瓦。虽然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质在发电
量中的比重相对较低,但中国计划到2020年将生物质年
发电量提高至900亿千瓦时(Xinhua,China Biomass)。

233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